孙复

【生卒】:992~1057

【介绍】:

北宋经学家、理学的先驱者。字明复,与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曾四举开封府籍进士不第,乃退居泰山聚徒讲学,以治《春秋》名世。时胡瑗家贫无以自给,也来泰山与其同学。石介有名山东,亲执弟子礼事复,拜起必扶持。后石介为学官,作《明隐篇》荐复于朝,经范仲淹富弼的推举,得入朝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迩英殿祇侯说书等。终官殿中丞。他认为“尽孔子之心者《大易》,尽孔子之用者《春秋》”(石介:《泰山书院记》),把《易》与《春秋》两部经典看做“圣人之极笔”,“治世之大法”(同上)。故他著有《春秋尊王发微》12篇、《易说》64篇。另有《孙明复小集》3卷,乃后人所编。概括其思想,有3个方面:尊王、明道、重道统。

尊王 孙复是北宋初尊王思想的倡导者,《春秋尊王发微》一书中系统地阐释了他的尊王思想。他把“王”与人道等同,认为如10年无王,则人道灭。认为“王者至尊,天下莫得而敌”,天子有生杀之柄、专杀之权,这是《春秋》的大义。他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乃为“邦国之大经”(《孙明复小集·世子蒯聩论》),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则为“禽兽之道”(同上),从儒家纲常伦理角度,论证其尊王的必要性。

明道 鉴于唐五代以来佛教的盛行,儒学的人文传统遭到破坏。宋初,首先起来提倡儒家的“仁义礼乐”学说的就是孙复等。他认为“仁义礼乐”是“治世之本”;是“王道所由兴”,“人伦所由正”(《孙明复小集·儒辱》),因此“仁义不行,礼乐不作”(同上),乃是“儒者之辱”(同上)。他倡明的“道”,即儒家之道。他说:“所谓夫子之道者,治天下,经国家,大中之道也。”(《孙明复小集·上孔给事书》)在首倡儒家之道上,孙复是有功的。

重道统 孙复进一步发挥了自唐代韩愈以来的儒家道统论,他认为,儒家之道是一脉相传的。这个道系“基于伏羲、渐于神农,著于黄帝,章于禹、汤、文、武、周公”(同上)。为后来理学的道统说的提出做了准备。

地位 黄震曾说:“宋兴八十年,安定胡先生,泰山孙先生,徂徕石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宋元学案·泰山学案》)这段话足以说明孙复在理学史上占有理学先驱者的地位。

上一篇:《春秋尊王发微》 下一篇:周敦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