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为百行之源

诚是各种道德行为的源泉。北宋周敦颐在《通书》中提出的命题。诚是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本义为真实无妄。孟子赋予其“天之道”的地位。《中庸》认为诚具有本体意义,人通过追求可以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周敦颐继承了这一思路。《通书·诚下》云:“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是圣之为圣的标志,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础,是各种德行如孝、悌、忠等的根源。达到了诚的境界,自然能够做到仁、义、礼、智、信等,其言行无不合理。诚也是圣人之本,能诚即为圣人。否则,“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通书·诚下》),即如果离开诚,则五常百行即离其实,导致不正、不明、不通。只有诚,才有五常百行,才能至正明达。

上一篇:乾卦四德义 下一篇:《易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