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书》

北宋程颢张载讨论所谓“定性”问题的书信。也是程颢遗留下来的唯一自己撰写的哲学论文,后人称之为《定性书》(见《宋元学案·明道学案上》)。据《朱子全书》卷四十五《弼问》条下说:“此书在鄠时所作”,约当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所谓定性,就是安定自己的“性”使之不为外物所动摇。这实际上是理学家普遍重视的修养问题。张载认为,要“定性”必须与外物隔绝,否则会被事物牵累而不能不“动”。程颢对此提出异议。首先,程颢指出,张载的根本错误是以“己性”为内,以外物为外,于是就发生“己性”为外物引诱而不能“定”的问题。其实,“性”本来无所谓内外之分。只有从性“无内外”这个前提出发,才可以达到“动亦定,静亦定”的精神境界。接着,程颢进一步对所谓“无内外”加以说明:“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意即天地无心,以万物之心为心;圣人的精神境界与天地一样广大,能顺应万物而无自私的感情。而一般人则容易犯“自私”和“用智”的错误。“自私”和“用智”会防碍人对事物做出自发的正确反映。程颢认为,张载主张“非外而是内”,就是“以内外为二本”,由此出发,那就永远达不到“定性”的精神境界。所以,“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内外两忘”则是以内外为“一本”。“两忘”则心中澄然无事,无事则定,定则明,也就不会有应物之累。朱熹指出,《定性书》中所谓“性”即是“心”(《朱子语类》卷九十五)。“定性”实即孟子所谓“不动心”,是理学家所提倡的一种修养理论。《定性书》由朱熹访求并补正,收入《近思录》,而成定本。《河南程氏文集》、《二程全书》以及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二程集》均收入此文。

上一篇:《太和篇》 下一篇:《正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