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吕大临论中书》

北宋程颐与门人吕大临辩论中和问题的书信。中和之语源自《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程颐与吕大临就此问题进行了反复辩论。其争论的重点有二:一是所谓“中”的问题。吕大临提出“中者道之所由出”,“中即性”。程颐则认为,“道”非在“中”外,“中即道”。二是所谓“未发已发”的问题。吕大临以赤子之心为未发,认为“未发之前,心体昭昭具在,已发乃心之用”。程颐起初提出“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后受吕大临启发,提出:“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以未发为心之体,已发为心之用,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心体用说。在程颐之后,中和或未发已发成为理学家讨论的重要问题。朱熹思考中和问题,而有由中和旧说向中和新说的思想转变。程颐与吕大临辩论中和问题的全部书信已不可见,今编人《河南程氏文集》者乃吕氏所录片断。1981年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亦收有此录。此外《河南程氏粹言》卷一《论道篇》亦有简要节录,可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