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北宋程颐提出的体用观的命题。战国时的荀子始以“体用”二字并举:“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荀子·富国》)这里的“体”指形体,“用”指功用,但未言及体与用的关系,把体与用相连,用为哲学范畴则始于玄学。魏王弼提出以“无”为世界本体的观点,“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老子注》)。唐崔憬在《周易探玄》中则以“形质”为体,以形质之“妙用”为用,“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体用范畴亦为佛学家所普遗使用。程颐从理学本体论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理学的体用观。其《易传序》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河南程氏文集》卷八)这里的“理”指宇宙变易的“所以然”之道或“性命之理”;“象”指用以表示“理”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象。“理”是无形的,幽而不明,故称“至微”;“象”是有形的,显而易见,故称“至著”。埋比象更根本,理是体,象是用。象以理为本原,体与用皆源于本体之理,故称“一源”。同时,理与象、体与用又彼此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理寓于象中,因象而显,故可“因象以明理”、“假象以显义”(《伊川易传》卷一),即无形的理通过有形的象而显现。“显”和“微”是统一的,故称“无间”。这是一种体用统一的辩证观点。程颐“体用一源”的思想为宋明理学家和心学家所继承和发挥。南宋朱熹说:“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盖自理而言则即体而用在其中,所谓一源也。自象而言则即显而微不能外,所谓无间也。”(《朱子文集·答汪尚书》)明王守仁也说:“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传习录》上)理学体用论就是以“体用一源”说为核心观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