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德秀
【介绍】:
南宋理学家。字景元,后改希元。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历任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出任江东转运副使,历知泉州、隆兴、潭州。宋理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升礼部侍郎。史弥远执政,罢职。绍定五年(1232)起知泉州、福州,召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端平二年(1235)拜参知政事而卒,谥文忠。其主要著作有《大学衍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库全书》称《西山文集》)等。
真德秀早年从游朱熹弟子詹体仁,自谓于朱学“尝私淑而有得”。其学恪守朱熹,祖述朱熹“穷理持敬”的学术思想,但有所发展。他强调“理不离气”、“理在事中”,但又承认仁义礼智之理先于事物而存在,是“天与”之实理。他说:“理未尝离乎物之中”,“有此物则具此理,是所谓则也。”(《大学衍义》卷五)又说:“理者何?仁义礼智是也。人之有是理者,天与之也。”(《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二《代刘季父浦城县庠四德四端讲义》)这就把封建道德先验化了。他宣扬“德性天与”,把人的形体和秉性都说成是天赋予的,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仁义礼智信的德性。由此,他规儆君主正心修德,服从天命。他主张“穷理持敬”,认为“穷理”与“持敬”应该相辅而行,使认识活动与道德修养统一起来,以此作为“正心修身之本”,最终达到“物欲消尽,纯乎天理”的崇高境界。他倡导体用不离、学以致用的“成己成物”之学。主张以成己为体,以成物为用,推己及物,把道德原则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和具体措施中去。同时,在学问上主张经史并用,以求性命道德之学与古今世变之学的统一。真德秀是继朱熹之后声望很高的学者。他以经筵侍读的身份,讲明理学,说动人君,使理学在最高统治者的扶持倡导之下,很快取得了正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