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本心

反省人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之心。南宋陆九渊的哲学命题。认为人“心”原具先天纯粹良善的素质,“此心之良,本非外铄”(《陆九渊集·与徐子宜》),然而由于受到后天的外界影响,才逐渐丧失了“至灵”和“清明”的本性,“人心至灵,惟受蔽者,失其灵耳”(《陆九渊集·与侄孙浚》)。人心为何会被蒙蔽而昏眩不清呢?陆九渊指出:“愚不肖者之蔽在于物欲;贤者智者之蔽,在于意见,高下污洁虽不同,其为蔽理溺心,而不得其正,则一也”(《陆九渊集·与邓文范书》)以“物欲”、“意见”为“蔽理溺心”的主要原因。为此陆九渊提出如何发明本心的步骤:首先个人当决心冲破“物欲”或“意见”的“陷阱”、“罗网”,“激厉奋迅、决破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汙泽”(《陆九渊集·语录》),“决裂破陷阱”(同上);然后继之以“复本心之正”的修养功夫,即“小心翼翼,继而不绝,日日新又日新”,“苟不懈怠废放,固当日新其德”(《陆九渊集·与杨敬仲》),时刻提防人心“胡乱被事物牵将去”(《陆九渊集·语录》)。同时将已被“物欲”所沾染的“有病”的人心,“剥落”其所“蔽”,“须是剥落净尽”,就会使人心“清明”起来(同上)。陆九渊的这种说法与禅宗神秀喻心为“明镜”,“时时勤拂拭,毋使惹尘埃”相契合。陆九渊主张“道不外索”,重内心的道德践履,“切己自反,改过迁善”(同上),认为“此心苟存,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也。”(《陆九渊集》卷二十)。陆九渊称发明本心即是易简工夫,批评程朱学派“今曰问学,而又艰难支离,迟回不进,则是未知其心,未知其戕贼放失,未知所以保养灌溉,此乃为学之门,进德之地”(《陆九渊集·与舒西美》)。强调“为学之门”在于“存心”、“求放心”,注意对心的“保养灌溉”。认为“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陆九渊集·语录》)。陆九渊的发明本心说贯穿其伦理道德、功夫论及治学方法等方面。它是从心即理的核心命题中推衍出来的。

上一篇:蔡元定 下一篇:薛季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