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原于一而成于两
书籍:中国儒学百科全书
规律存在于事物之中,而表现为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南宋叶适的哲学命题,是论述对立与统一辩证关系的朴素观点。语出《水心先生别集》卷七《进卷·中庸》:“道原于一而成于两,古之言道者必以两。凡物之形,阴阳、刚柔、逆顺、向背、奇偶、离合、经纬、纪纲,皆两也。夫岂惟此,凡天下之可言者,皆两也,非一也。一物无不然,而况万物?万物皆然,而况其相禅之无穷者乎?”叶通认为“物之所在,道则在焉”(《习学记言》),强调麓律(道)存在于事物之中。天地之间都是物,而物由气构成,五行和八卦都是一气的流行变化。他又认为“一物为两”,事物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对立面,如阴与阳、刚与柔、顺与逆、离与合等等。这些对立面都是相互依存而又相互转化的,以致使万物处于“无穷”的变化之中。叶适指出,人们之所以愚昧无知,就是由于不明白事物的对立矛盾规律的缘故。他说:“天下不知其为‘两’也久矣,而各执其一以自遂,奇谲秘怪,蹇陋而不宏者,皆生于‘两’之不明也。”(同上)这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着的对立而,而人们如果“各执其一”自以为是,便会产生违反客观事实的奇谈怪论。因此,强调明‘两’的认识作用。这种把朴素辩证法引向认识论的观点,是很有意义的。但叶适的对立统一观未能贯彻始终,他有时以中庸来调和矛盾,认为水至于平而止,道至于中庸而止,这是他思想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