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

【生卒】:1223~1296

【介绍】:

宋末元初理学家,婺学后学。字伯厚,号深宁,又称厚斋先生。原籍开封府,南渡后定居于鄞(浙江鄞县)。自幼受严格教育,发愤读书,淳祐元年(1241)进士,复中博学宏辞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博学多闻在宋代罕其伦比”。担任复考试卷官时,亲选文天祥名列第一。历任至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因上疏言边事、要求改革弊政而为贾似道等权臣忌恨,屡遭贬逐。他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受百姓称誉。愤归故里后,读书著述20年。著作丰富,共30余种600余卷,代表作为《困学纪闻》,尚有《深宁集》、《玉海》等。学术兼取朱陆叶陈诸家,私淑东莱,“独得吕学之大宗”。理学思想调和朱陆而偏于陆,以仁、人心为“天地一本”,又把社会和自然的规律视为天理的表现,也主张天地万物皆因气、阴阳发展变化而成。他提倡存本心、养心和正人心的自我道德修养,主张有了本心就有了万古不磨的义理。王应麟还认为养心必须寡欲,把心和欲的对立视为天理与人欲乃至人与兽的对立,故倡孝道以明人伦、正人心,并以“敬”、“诚”修身养心。他归结为“吾心即道,不假外求”(《深宁先生文钞》卷六),只需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即可自我再现真理,而能达到万物皆知并与天地宇宙合而为一,否认人的客观实践。治学方法主张读书要温故而知新,提倡好问,强调尊重客观和学以进步。其历史观受吕祖谦和陈亮影响,认为改变天下大势或决定朝代兴替的并非鬼神而是人事,反对鬼神迷信和以人事附会灾祥。提出“民心之得失,此兴亡之大几也”,认为“陈涉例汤武、春秋”(《困学纪闻·史记正误》),并从日复一日的历史进化观点论述万世帝业之不可能存在。他还试图从经济生活中寻找社会道德意识的存在。王应麟杂取诸家、调和朱陆的理学思想于后代有所影响;其于史事、科学详为考证的方法,开后代考据之先河。

上一篇:罗钦顺 下一篇:《礼记大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