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
明代徐光启撰,共60卷。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与荒政等12目。《农政全书》是徐光启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文献,进行系统摘编与论评的著作。徐光启对农业和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译述,也编入有关各卷。此书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科学的总汇。《农政全书》的初稿为《种艺书》,该书全稿是在徐光启卒后六年,即崇祯十二年(1639)由陈子龙等人整理(“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校刻,定名为《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当时的成果。陈子龙说:“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该书共引用225种古文献。《农政全书》同时也是徐光启本人的科研巨著,是他长期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晶。“躬执耒耜之器,亲尝草木之味,随时采集兼之访问,缀而成书”。
《农政全书》首先从“农政”即国家政策的角度,对农业等加以考察研究。在书首的《农本》3卷中,《经史典故》引经据典阐明农业是立国之本,《诸家杂议》是引诸子百家的言论证明农业的重要性,并收录冯应京《国朝重农考》,说明明朝当政者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徐光启指出农业是“生财者也”。12目中,最突出的是“水利”、“荒政”,前者占9卷,后者占18卷。徐光启认为:“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在“荒政”上,提出“予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把预防摆在首位。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对农田水利、土壤肥料、选种接种、防治害虫、改良农具(包括灌溉工具)、食品加工、纺织手工业等农业科技都进行了论述。此外,该书对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论述,也占有很大篇幅。《农政全书》在中国五大农书中最为突出,是中国农学史上最为完备的一部总结性著作,是中国古代农学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