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派
清代学术流派。因其活跃于乾隆、嘉庆时期,故名。治学以经学考据为主要内容,以文字训诂为基本特征,主张通过审订古字古音以明古训,明古训然后明经。认为汉儒去古未远,多得儒家经典古训,而宋儒高谈义理,凭空臆说,乖违古经本训,因而治经不取宋儒义理,推尊汉儒训诂。汉代经师许慎、郑玄、贾逵、马融,家喻户晓,俨若偶像,所以,又有汉学、朴学之称。此风由顾炎武、毛奇龄、阎若璩等清初学者开端,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亭林文集》卷四《答李子德书》)的为学方法论,不胫而走,一脉相承。至乾隆初,惠栋撰《易汉学》、《周易述》,表彰汉儒《易》学,重申:“经之义存乎训诂,识字审音,乃知其意。”(《松崖文钞》卷一《九经古义述首》)主张推尊经师,笃守古训。于是拔宋帜而立汉帜,与宋明理学异趣的考据学派登上学术舞台。始而江苏、安徽、浙江,继之北传,直入京城,蔚成风气。乾隆中叶,戴震崛起,昌明训诂治经传统,提出“故训明则古经明”的著名主张,认为:“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其阶,而不可以躐等。”(《戴震集》卷十《古经解勾沉序》)戴氏学术主张风行南北,汉学考据空前鼎盛,成为一时学坛盟主。《四库全书》的编纂,无异一最具说服力的象征。迄于嘉庆、道光间,才人辈出,著述如林。戴氏弟子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众多学者,以训诂治经的朴实考据方法,进而致力于史籍、诸子的校勘、辑佚、辨伪和金石、地理、天文、历法、数学、典章制度等的考究。在诸经的校订、疏解中,取得了超迈前代的成就,对古籍和文献的整理,亦有较大贡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高邮王氏父子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阮元的《经籍籑诂》、《皇清经解》等,皆是其间的佼佼者。之后,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繁琐支离,脱离现实的严重弊端,使乾嘉学派趋向偏枯,成为学术界的批评对象。就连这一学派的后劲焦循、王引之等,也起而对之进行针砭。道光初叶,以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为一方,方东树的《汉学商兑》为另一方,激烈的汉宋学术之争,宣告乾嘉学派的历史行将结束。鸦片战争前后,今文经学若异军突起,经世思潮日益高涨,乾嘉学派悄然衰颓。晚清,这一学派虽然影响犹存,但时移势易,江河日下,早已失去旧日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