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学案》

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系统总结明代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状况的学术史专著。全书共62卷,列19学案,近百万字。明代周汝登著有《圣学宗传》,明末清初孙奇逢著有《理学宗传》。“宗羲以其书未粹,且多所阙遗,因搜采明一代讲学诸人文集语录,辨别宗派,辑为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十八)黄宗羲以王守仁学派为主流,兼述各家学派、“分其宗旨,别其源流”(《明儒学案·自序》),“言行并载,支派各分”,在叙述和评论中,“择精语详,钩玄提要”(莫晋:《明儒学案序》)。《明儒学案》编次顺序是,每一学案之前,著一小序,简述该学派的源流、宗旨。继之以评传,对案主生平经历、著述情况、学术思想及传授,均作扼要述评。最后附录案主本人著作节录或语录选辑。在各学案先后次序安排上,大体按时代顺序。《明儒学案》的中心是关于王守仁的《姚江学案》及王门诸学案,它们在篇幅上几乎占全书一半。这虽体现了黄宗羲尊崇王学的立场,但也客观反映了明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总体面貌。黄宗羲对东林党人和其师刘宗周倍加盛赞,“数十年来,勇者燔妻子,弱者埋士室,忠义之盛,度越前代,犹是东林之流风余韵也。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明儒学案·东林学案》)。又称:“若吾先师则醇乎其醇矣。”(《明儒学案·蕺山学案》)故《东林学案》、《蕺山学案》位于《诸儒学案》之后,放于全书结束的位置。

《明儒学案》完稿于康熙十五年(1676),黄宗羲67岁时。此后,抄本在各地流行,并有数卷刊行。康熙三十年,鄞县万言(字贞一,号管村,黄宗羲门人)刊行了约三分之一,中辍。此本后成为郑本的原本。康熙三十二年,故城贾朴(号素庵、醇庵)刊行全书,黄宗羲作序。此是《明儒学案》最早的全刻本,称为贾本。黄宗羲死后,慈溪郑性(字义门,号南溪)与黄宗羲之孙黄千秋商定,据家藏稿本,补万言未刊部分而刻成全书,于乾隆四年(1739)刊行。此即郑本。道光元年(1821),会稽莫晋与莫阶一起,据郑本订其家藏的旧抄本而刊行全书,称为莫本。贾本、郑本、莫本是《明儒学案》诸版本中最重要的三个版本,也是其后版本的依据。贾本和郑本主要有以下点不同:①最前而四个学案的排列顺序不同;②王门诸学案的名称不同,贾本作某某相传学案,郑本则作某某王门学案;③所载人数有若干不同。莫本在第①②点上取郑本,在第③点上取贾本,是贾本和郑本的折衷本。

《明儒学案》对明代学术资料搜罗丰富,评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断代学术史专著,并开创了学案体这种新的史书体裁。自问世以来,影响颇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十八称它“于诸儒源流分合之故,叙述颇详”,“是亦千古之炯鉴矣”。梁启超认为:“清代学术之祖当推宗羲,所著《明儒学案》,中国自有学术史,自此始也。”(《清代学术概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