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伯龙

【生卒】:1617~1669

【介绍】:

清初哲学家、无神论者。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榜眼)。历官编修、国子监祭酒、内翰林秘书侍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博学多才,触类旁通,熟习西方天文算学。著有《谷诒堂全集》(又名《熊学士文集》)。其编著的《无何集》一书,是他哲学思想和无神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熊伯龙以儒家学说为依据,反对宗教迷信思想,他所著的《鬼辩》、《神论》、《适逢说》,批驳神仙鬼怪邪说。此后对王充的《论衡》着力研究,将《论衡》中驳斥谶纬神学、批判虚妄迷信的言论,加以辑录、编排、分类,并以按语等形式,阐发自己的无神论和哲学思想。

熊伯龙认为自然界的天地及其秩序是自然的,没有意志的。“天道无为,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自起,物自成藏。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力物自生其中间矣。”(《无何集·天不故生人物》)认为天不能干预人事,人间的吉凶祸福并不是天的谴告,“灾异非因失政,则祥瑞非德化所致矣”(《无何集·灾祥类》)。人的寿天祸福、富贵贫贱,都是偶然遭遇的结果,否定圣王受命于天的欺人谎言。他否定人死灵魂不灭,肯定精神依附于形体的观点。认为人死“精神升天,犹火灭随风而散;骸骨归土,犹薪炭之灰在地”(《无何集·鬼神类》)。

熊伯龙指责佛教的彼岸世界说及来世说,认为佛教“不言生而言死”,“不言人而言鬼”,“此其说之疏漏畔戾而无据”(《无何集·委宛续貂集》),是无稽的邪说。认为道教宣扬神仙方术、长生不老已失掉老子的旨意,认为人的血肉之躯,是不能长生不死的。指出:“故夫服食药物,除百病,令身轻气长,复其本性,安能延年至于度世?”“有血脉之类,无有不生,生无不死。……诸学仙术为不死之方,其必不成。”(《无何集·道教类》)

熊伯龙还指出了人的鬼神观念,有着认识论的根据:“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无何集·鬼神类》)“鬼者,疑心所生也。心怯胆寒,闻鸟兽声,见树木影,皆谓是鬼。”(同上)他还指出天神、天帝之图像,状貌皆如古代帝下,说明天神天帝是人创造的,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相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