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介绍】: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祖望4岁读私塾,其父吟园先生亲自课以四子书及诸经,他即能粗解章句。稍长,除读经外,又兼读《通鉴》、《通考》等史籍。14岁,跟里中董次欧(正国),读书于三余草堂,由于其刻苦努力,很受董师的重视。同年祖望补博士弟子,谒学宫,见乡贤名宦诸祠中有在当地名声极坏之谢三宾(当地最早迎降清兵之人)和张杰(降清后以计诱捕张煌言者)的木主,便愤怒地将其砸碎,扔入泮池中。25岁充贡,次年入京,上书方苞,论《丧礼或问》,方大为惊奇。祖望由此“声名腾起”。32岁,成进士,入庶常馆。此时明史开馆,祖望连写6信,论明史宗旨。旋因与任内阁首辅的张廷玉关系不好,未能入博学鸿词科。庶常馆被解散,列祖望为最下等,归班以知县用。祖望十分不快,乃南行归里,绝意仕途。乾隆十三年主讲蕺山书院,从者云集,至学舍不能容。乾隆十七年,去广东主讲端溪书院。因病次年归里。乾隆二十年,51岁,卒于家。祖望一生读书不倦,且好抄书聚书。在京师时曾与内阁学士李绂共借《永乐大典》共读之,并规定每日各读20卷。家中藏书在5万卷以上。主要著作有《鲒埼亭文集》、《鲒埼亭文集外编》、《经史问答》、《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等。
民族爱国思想 全祖望的最大贡献,是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在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中表现了他的民族爱国思想。祖望对历史文献的整理,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表彰明末抗清的忠烈之士,二是表彰有影响有成就的乡里先贤,三是表彰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祖望以一生精力和饱满的民族感情,写下了浙东一带大最的明末抗清英雄志士的碑铭传记,这些碑铭传记,对了解当时的抗清情况,足以充信史之用。祖望说:“予于前辈之负大节者,乐观其遗文,盖欲从其语言以想见其生平风格。”(《鲒埼亭文集·姜贞文先生集序》)可见祖望对此类人物的崇敬。祖望把表彰乡里先贤,看得同表彰抗清忠烈一样重要。为使乡里先贤的文献、事业不致中绝,他不遗余力地搜求、整理、刊刻其遗著,从北宋之“庆历五先生”到证人书院之前辈、师友,他皆采其言论、著述,理其事迹,撰写他们的碑铭传记。对于书院,因是学术所在,讲会之所,所以他特别注意。如他写的《庆历五先生书院记》、《大函焦先生书院记》、《长春书院记》、《竹洲三先生书院记》、《城南书院记》、《甬上证人书院记》等,都是很重要的学术史料。从这些记载中,也可以看出祖望表彰乡里先贤所表现出的民族爱国之心。对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的表彰,也是祖望文献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梁启超曾说:“他最善论学术流派,最会描写学者面目,《集》中梨洲、亭林、二曲、季野、桴亭、继庄、穆堂……诸碑传,能以比较简短的文章,包举他们学术和人格的全部,其识力与技术,真不同寻常。”(《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无论从哪个方面说,祖望的文献之学,完全寄托了他的民族爱国之情。他说,所谓“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梅花岭记》)。
学术平等精神 祖望用了长达10年的1夫,补续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据统计,全书91个学案中,祖望自立的45个,修补的17个;黄原立的25个学案中也有经祖望修补而成的。可见《宋元学案》绝大部分为祖望之作。梁启超在评论此书时指出了3个特点,其中之一为:“第一,不定一尊。各派各家乃至理学以外之学者,平等看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祖望曾认为黄宗羲尚有“门户之见”、“文人习气”。所以他编纂《宋元学案》尽量避免“门户”,以平等之精神对待各家各派,不把哪一家定为一尊。这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学术平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