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

【生卒】:1723~1777

【介绍】:

戴震 从《清代学者像传》,北京图书馆藏

清代训诂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现属屯溪市)人。戴震自幼聪慧,小时读书,即能独立思考。提出疑问,竟使塾师难以回答。十六七岁时,在学问上便打下了深厚基础,于《十三经》古注,皆能熟举其辞。20岁从学于江永,受益良多。27岁补县学生员,成为秀才。33岁以前,已写成著作多种。33岁入都,由于钱大昕、王安国等名人的关系,先后与馆阁通人纪昀、王鸣盛、王昶、朱筠等名士定交,一时名气大振,海内皆知有戴先生。40岁中举。会试屡不第。乾隆三十八年(1773),以举人召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核定历算、地理等书。乾隆四十年奉命与乙未贡士一体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受翰林院庶吉士,仍参加纂修《四库全书》。在馆5年,以积劳终。戴震擅长考据、训诂、音韵,为清代考据学大师,对语言学、经学、哲学等均有重大贡献。一生著作颇富,包括算学、天文、地理、声韵、训诂、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戴震殁后,曲阜孔继涵将其著作搜集统编为《戴氏遗书》,收入《微波榭丛书》。1792年,段玉裁编定《戴东原集》刊行于世,对《遗书》刊落者,有所增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有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原善·孟子字义疏证》(1956年)、中华书局的《孟子字义疏证》(1982年,包括《绪言》、《原善》、《孟子私淑录》、《答彭进士允初书》、《中庸补注》)和《戴震文集》(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戴震集》(1980年)。

朴学成就 戴震为清代朴学大师,他认为不懂训诂、名物、制度、算法、天文、地理,则无法通经(见由训诂而明义理)。他说:“今人读书,尚未识字,辄目故训之学不足为。其究也,文字之鲜能通,妄谓通其语言;语言之鲜能通,妄为通其心志;而曰傅合不谬,吾不敢知也。”(《戴东原文集·尔雅注疏笺补序》)他在朴学方面的成就,可分以下几点论述。

文字声韵和训诂 戴震认为字书韵书中有很多谬误,决不可盲从。他明确指出,像《说文解字》、《尔雅》等书,皆不可据。他认为:“一字之义,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戴东原文集·与是仲明论学书》)他曾作《转语》20章,以明声同义通之理,创造了“同位”(喉、牙、舌、齿、唇)相转,为正转;“位同”(发、送、收)相转为变转的理论。在古韵研究上,他发现了比较完善的非入声韵与入声韵“音声相配”的系统和规律。他在前人研究古韵分部的基础上,分“祭”、“泰”、“夬”、“废”及“月”、“曷”、“未”、“黠”、“辖”、“薛”,使彼此相配四声一贯,分古韵为9类25部,使古韵的分部更为精密。

名物和制度 研究文字、声韵、训诂,不能不涉及名物、制度。戴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代表作为《考工记图》。此书对《考工记》本文及郑(玄)注,做了很多纠正,对讹体误字,做了校定。对考工诸器物,皆用图像以示之,使学者一看了然。戴氏此作,超越前人,对后世影响颇大。以后如焦循的《群经宫室图》、张惠言的《仪礼图》,都是受其启发而作。

自然科学成就 戴震对自然科学,也深有研究,造诣精深。尤其对天文、算学、地理研究有很大的成就。

天文算学 在天文算学方面,他著有《原象》4篇、《迎日推策记》1篇、《句股割圜记》3篇、《续天文略》3卷、《策算》1卷。他的古天文考证之作,论断精审,纠正了不少旧著的错误。如他指出东汉以来有关古天文中“璇机玉衡”一说,历来多所误解。其实,《尚书》、《周髀》中的“璇机玉衡”是表示黄道与赤道关系的,与东汉的浑天仪不是一回事。他在四库馆工作期间,还利用《永乐大典》校正《周髀算经》2卷、纂校《九章算术》9卷、《五经算术》5卷、《海岛算经》1卷、《孙子算经》1卷、《张丘建算经》3卷、《夏侯阳算经》3卷,使古代数学典籍得以校订和保存。其贡献不可没灭。

地理 对古代地理戴震也有很大成就。这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对《水经注》一书的校订和整理。戴震用了8~9年的时间校订和整理此书,可见用力之勤。据统计,戴震补其缺漏,凡2182字,删其妄增,凡1448字,正其臆改,凡3715字。戴震的订正本于乾隆三十九年以武英殿聚珍版印行。自此,宋以来旧刻《水经注》,几等于尽废。戴震还修了《直隶河渠书》、《汾州府志》、《汾阳县志》。可见,他的地理知识,实不同一般。

哲学成就 戴震既是考据学大师,又是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深湛的考据知识,是他深通六经,创造他的哲学体系的工具;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成为他唯物主义思想的凭借。他的哲学思想,分以下几点详论。

气一元论 戴震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物质的气。这种物质性的气,就是阴阳、五行,就是道。他说:“《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行亦道之通称……阴阳五行之道实体也。”(《孟子字义疏证·天道》)道的实体,就是物质的阴阳五行,“天地间,百物生生,无非推本阴阳”(《孟子字义疏证·理》)。他明确指出,“道,指其实体实事之名”,绝非精神性的东西。他批判了程朱理学的“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气也,生物之具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的理一元观点。认为形上形下都是气化流行的形态。形而上是指阴阳未成形质时的原始形态,形而下是指阴阳二气所产生的具体事物。戴震继承和坚持了“理在事中”的观点,批判了“理在事上”的唯心主义。他认为所谓“理”,指的是事物的条理,亦即事物的规律性,它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他说:“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孟子字义疏证·理》)指出理不是脱离事物的所谓形而上者,理存在事物之中,实质上就是事物的规律性,“就事物而言,非事物之外别有理义也,‘有物必有则’,以其则正其物,如是而已矣”(同上)。在理气关系、道器关系等哲学论争的分界线上,戴震都站在了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一边。

运动发展观 戴震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孟子字义疏证·道》),“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原善》上)。他把宇宙看成是气化流行的总过程,并把这个运动变化的过程,称之谓“道”,“一阴一阳,盖言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读易系辞论性》)。他还以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探讨了运动变化的原因,他猜测到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木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他说:“动而输者,立天下之博;静而藏者,立天下之约。博者其生,约者其息……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原善》上)由于时代和科学的限制,在运动发展观上,戴震同大多数思想家一样,不能把运动发展的观点,贯穿到底,而最后陷入形而上学。他只承认“道”的运动变化,而不承认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气化生人生物之后,各以类滋生久矣,然类之区别,千古如是也,循其故而已矣”(《孟子字义疏证·性》)。

认识论 在人的认识问题上,戴震提出“人之血气心知,原于天地之化”(同上)和“有血气则有心知,有心知则学以进于神明”的观点。认为天地之化产生人的血气,由血气而产生认识能力(见心知资于问学)。这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起源论。他认为人的耳、目、口、鼻等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心则能发现事物的规律(见人之精爽能进于神明),说:“耳、目、口、鼻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原善》中)他重视调查研究。在解释“格物致知”这一命题时说:“其曰:‘致知在格物’,何也?事物来乎前,虽以圣人当之,不审察,无以尽其实也。”(《原善》下)经过观察和分析,才能认识事物之规律,“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理得”(《孟子字义疏证·权》)。戴震还提出了“光照论”。认为“凡血气之属,皆有精爽。其心之精爽,钜细不同,如火光之照物,光小者,其照也近,所照者不谬也,所不照斯疑谬承之,不谬之谓得理;其光大者,其照也远,得理多而失理少。且不特远近也,光之及有明暗,故于事物有察有不察,察者尽其实,不察斯疑谬承之,疑谬之谓失理。”(《孟子字义疏证·理》)以光的大小、明暗比喻人的复杂的认识问题,是一种直观的反映论,很难正确地说明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理欲统一论 戴震思想中,最精采、最带有近代启蒙意义的,是他的理欲统一论。他猛烈地批判了宋儒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肯定“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血气之自然也”(《孟子字义疏证·才》)。在这种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他提出“理存于欲”的观点,认为“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理》),“所谓恻隐,所谓仁者,非心知之外别‘如有物藏于心’也。已知怀生而畏死,故怵惕于孺子之危,恻隐于孺子之死。使无怀生畏死之心,又焉有怵惕恻隐之心?推之羞恶、辞让、是非,亦然”(《孟子字义疏证·性》)。由于每个人都有希望生存,畏惧死亡的本能,所见孺子有落井之危,才会产生同情之心,并非别有一先天的仁爱观念预藏于人心之中。以此类推,孟子的所谓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总括为各种社会伦理观念,也都由人的自然本性所形成。他指出宋儒“视人之饥寒号呼,男女哀怨,以至垂死冀生”为人欲,“空指一绝情欲之感者为‘天理’”,要人们灭绝自然之情欲,服从空洞之“天理”,是不近情理的。他提倡达人之情,遂人之欲,使情欲得到合理的满足(见达情遂欲)。他指出宋儒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以私见祸天下,其结果必然成为“忍而残杀之具”。他愤怒地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孟子字义疏证·理》)这种真理的颠倒和歪曲,给卑者、幼者、弱者造成了无数的灾难和牺牲(见以理杀人)。

地位和影响 戴震不论在考据学史上还是思想史、哲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考据学成就,影响了有清一代的朴学。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引起特别巨大的反响。早在1924年,举行了全国性的纪念戴震诞辰二百周年活动。他的思想的价值逐渐被学术界加以肯定。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初步的民主平等思想,他对旧礼教的猛烈批判,使他成为中国18世纪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上一篇:古史辨 下一篇:《经韵楼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