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训诂而明义理

通过对经书词句的考证来了解古圣先贤的思想。戴震的治学方法。清代的考据学(朴学)家无不奉顾炎武为大师。戴震也不例外。顾炎武强调读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后之乾嘉学者,无以不从文字音韵入手,戴震则特别强调这一点。他认为,训诂、名物、制度、算法、地理等没有弄清楚,是无法通经的。他主张,文字、语言是通经的第一关。在《尔雅注疏笺补序》中,他说:“今人读书,尚未识字,辄目故训之学不足为。其究也,文字之鲜能通,妄为通其语言;语言之鲜能通,妄谓通其心志;而曰傅合不谬,吾不敢知也。”在《古经解钩沉序》中,他又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者之必循其阶,而不可以躐等。”他把文字训诂作为通经的重要阶梯,没有这个梯子,就不能登堂入室。他认为圣贤义理,皆存在于“经”中,如连“经”的文字古训都搞不清楚,所谓探求义理,等同空谈,根本不可能。他说:“故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所同然者乃因之而明。贤人圣人之理义非它,存乎典章制度者是也。”(《戴东原文集·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既然圣贤义理存乎古代的典章制度中,那么要弄通古代的典章制度,不通文字训诂,是根本做不到的。由训诂而通义理的主张,代表了戴震的学风。戴震早年,曾设想撰述一部《七经小记》,来统括《七经》中的训诂名物。《七经》,即《》、《书》、《易》、《礼》、《春秋》、《论语》、《孟子》七部书。但可惜年寿不长,没有完成这一设想。

上一篇:方东树 下一篇:王引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