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学》
清代章学诚撰写的史学论文。为《文史通义》内篇二之第二篇。道光十二年(1832)于开封刊印,正式公之于世。
《原学》分上、中、下三篇。作者对治学中的学思、知行等同题进行了阐述。首先肯定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把握“道”。他说:“《易》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学也者,效法之谓也。道也者,成象之谓也。夫子曰:下学而上述。盖言学于形下之器,而自达于形上之道也。”至于学,并非只是诗书诵读。他指出:“平日体其象,事至物交,一如其准以赴之,所谓效法也。”故效法者,“必见于行事。诗书诵读,所以求效法之资,而非可即为效法也”。他分析了古人不以行事为学,而以诵读为学,是因为他们以为,不格物致知,则不可以诚意行,但并非谓此外无学。提出了“专于诵读而言学,世儒之陋也”。依据“学皆信而有征”,“必见于行事”的思想,章学诚论述了知行关系,提出:“知易而实行难。”“其知易入,其行难副,则从古已然矣。”何况“官师分,而学者所肄,皆为前人陈迹哉”。认为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诲人知行合一之道也”。学、思应该结合。指出:“诸子百家之患,起于思而不学。世儒之患,起于学而不思。”进而,反对宋学的空谈义理,反对汉学的专务考索,强调重视现实,认为如此才能把学术研究引导到有效地为封建政治服务的轨道上去。他大力提倡学术要经世致用,“所贵君子之学术,为能持世而救偏”。要求学者面向现实,重发挥,重创造,反对死守章句,力主通经致用。章学诚的这些思想,从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