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

【生卒】:1810~1882

【介绍】:

清代经学家、思想家。字兰浦,一作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人。道光举人,曾任河源县学训导,后被拣选知县,但到班不愿出仕,请得京官国子监录衔。晚年因“耆年硕德,学行纯笃”,被赐五品卿衔。任两广总督阮元创建的学海堂学长27年,并任菊坡精舍山长。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律历、音韵、数学、文字、音乐均有研究,尤精于地理和音韵,曾负责总核《广东舆地图》绘制事宜。治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反对只埋头训诂考据而不讲实用的学风。认为“政治由于人才,人才由于学术。吾之书专明学术,幸而传于世,庶几读书明理之人多,其出而从政者,必有济于天下”(《东塾集》卷四)。主张汉学、宋学并重,相互沟通,去除门户之见。他说:“汉儒义理之说,醇实精博,盖圣贤之微言大义,往往而在,不可忽也。……窃冀后之君子,祛门户之偏见,诵先儒之遗言,有益于身,有用于世,是区区之志也。”(《汉儒通义·序》)主张以训诂考据为手段,以发明义理为目的,经世致用。他还认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皆儒者之事,然必专门乃能精通”(《东塾集》卷四)。他反对荀子的性恶论,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把人性论同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相结合,主张通过循循善诱,使受教育者提升精神境界。《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有传。著述甚丰,多至116种,主要的有《东塾读书记》15卷、《东塾集》6卷、《汉儒通义》7卷。陈澧的贡献在于,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开创了一代新学风,即引导人们冲破埋头考据的烦琐僵化思维格局,经世致用,为现实政治的改革服务。同时,广泛研究和推广、应用各门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在客观上冲击了旧有的学术体系和教育体制,为此后西学东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