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
冯友兰的著作。系作者晚年的一部回忆录,1981年11月成稿,1984年12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全书除“《自序》之自序”外,分社会、哲学、大学、展望四部分,凡11章,介绍了作者的家世和经历,尤其是他所从事的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过程、成果及自己晚年对这些成果的反思。作者把自己60多年的哲学活动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919至1926年,其代表作是《人生哲学》。第二时期是1926至1935年,其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第三时期是1936至1948年,其代表作是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第四时期是1949年以后,其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新编》。作者哲学思想体系的总纲是《新理学》。《新理学》所讨论的是共相与殊相、一般与个别的问题,亦即理与事的关系问题。作者指出,程朱理学和《新理学》,都是主张“理在事先”和“理在事上”,即是说,在时间上说,理先于具体事物而有,就重要性说,理比具体事物更根本。作者在本书修订了自己过去的看法,指出:“关于共相和殊相的关系的问题,正确的回答是‘理在事中’,这就是说,共相寓于殊相之中。”(《三松堂自序》)作者在本书承认自己过去只认识抽象的共相,而不认识具体的共相。因此他重新疏释了《新原人》中的“大全”范畴,界定其内涵为“有”,其外延为“群有”,统言之就是一个具体的共相。作者坚持自己1957年1月《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一文(即后被称为“抽象继承法”而遭批判的文章)的基本主张,认为尽管有些提法不很妥当,但主旨可以成立。作者对自己1973至1974年参加“批孔”运动的过程叙述甚详,严剖自己“附和暂时流行的意见”,“不是立其诚而是立其伪”。本书现收入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之《三松堂全集》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