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淮南子

敘目

书籍:淮南子

漢涿郡高誘撰

淮南子名安,厲王長子也。長,高皇帝之子也。其母趙氏女,為趙王張敖美人。高皇帝七年討韓信於銅鞮,信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樓煩。還過趙,不禮趙王。趙王獻美女趙氏女,得幸,有身。趙王不敢內之於宮。為築舍于外。及貫高等謀反發覺,并逮治王,盡收王家及美人,趙氏女亦與焉。吏以得幸有身聞上,上方怒趙王,未理也。趙美人弟兼因辟陽侯審食其言之呂后,呂后不肯白,辟陽侯亦不強爭。及趙美人生男,恚而自殺。吏奉男詣上,上命呂后母之,封為淮南王。暨孝文皇帝即位,長弟上書願相見,詔至長安。日從游宴,驕蹇如家人兄弟。怨辟陽侯不爭其母於呂后,因椎殺之。上非之,肉袒北闕謝罪,奪四縣,還歸國。為黃屋左纛,稱東帝,坐徒蜀巖道,死於雍。上閔之,封其四子為列侯。時民歌之曰︰「一尺繒,好童童;一升粟,飽蓬蓬。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上聞之曰︰「以我貪其地邪?」乃召四侯而封之:其一人病薨,長子安襲封淮南王,次為衡山王,次為廬江王。太傅賈誼諫曰:「怨讎之人,不可貴也。」後淮南衡山卒反如賈誼言。初,安為辨達,善屬文。皇帝為從父,數上書,召見。孝文皇帝甚重之,詔使為《離騷賦》,自且受詔,日早食已。上愛而秘之。天下方術之士多往歸焉。於是遂與蘇飛、夜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講論道德,總統仁義,而著此書。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蹈虛守靜,出入經道。言其大也,則燾天載地,說其細也,則淪於無垠,及古今治亂存亡禍福,世間詭異瓌奇之事。其義也著,其文也富,物事具類,無所不載,然其大較歸之於道,號曰《鴻烈》。鴻,大也;烈,明也,以為大明道之言也。故夫學者不論《淮南》,則不知大道之深也。是以先賢通儒述作之士,莫不援采以驗經傳。以父諱長,故其所著,諸「長」字皆曰「脩」。光祿大夫劉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又有十九篇者,謂之《淮南外篇》。自誘之少,從故侍中、同縣盧君受其句讀,誦舉大義。會遭兵災,天下棋峙,亡失書傳,廢不尋修,二十餘載。建安十年,辟司空椽,除東郡濮陽令,覩時人少為《淮南》者,懼遂凌遲,於是以朝餔事畢之間,乃深思先師之訓,參以經傳道家之言,比方其事,為之注解,悉載本文,并舉音讀。典農中郎將弁揖借八卷刺之,會揖身喪,遂亡不得。至十七年,遷監河東,復更補足。淺學寡見,未能備悉,其所不達,注以「未聞」。唯博物君子覽而詳之,以勸後學者云爾。 卷一原道訓

卷二俶真訓

卷三天文訓

卷四墜形訓

卷五時則訓

卷六覽冥訓

卷七精神訓

卷八本經訓

卷九主術訓

卷十繆稱訓

卷十一齊俗訓

卷十二道應訓

卷十三氾論訓

卷十四詮言訓

卷十五兵略訓

卷十六說山訓

卷十七說林訓

卷十八人間訓

卷十九脩務訓

卷二十泰族訓

卷二十一要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