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鸣虫图鉴

绿金钟

图34 梨蛣蛉

图35 雄绿金钟(天铃)体形各部位图

学名:梨蛣蛉Calyptotrypus hibinonis Matsumura。

别名:绿蛣蛉、梨蟀、绿金钟(南方俗称)、梨片蟋、天铃(上海人俗称)、金钟(双口)、银琵琶(南京人俗称)。

梨蛣蛉隶属直翅目突额蛣蛉亚科Podoscirtinae梨蛣蛉属Calyptotrypus Saussure 1878。

(一)形态描述

雄虫体长18毫米,雌虫19毫米;雄虫翅长19毫米,雌虫25毫米。体中型,淡黄绿色。雄虫前翅纵横分布赤褐脉纹,体形中部大,两端小,整体舟形,为美丽而善鸣的种类。头小,复眼突出,触角细长约倍于体长,触角间狭,额向前突出。前胸背板前窄后宽作梯形,有的个体背板面有1对小黑痣。前翅长越腹端甚多,后翅更长些。雄虫发音镜大,略作四方形,内有1横脉,另有斜脉5或6;端网区发达,呈三角形,末端尖,侧区由亚前缘脉近乎直角分出多条支脉,但无横脉。足淡黄色,柔弱,前、中足甚小,后足也不强大。尾毛淡黄,约与后足腿节等长。雄虫外生殖器中叶端部呈“Y”状分叉,故俗称“双口”。雌虫产卵管约与后足胫节等长,末端黑色。

(二)生活习性

一年一代,成、若虫白天隐藏于折叶中,夜间活动,成虫高鸣于树上,鸣声音高连续不断,鸣声“栖-利,栖-利”,音长且有起伏,鸣声音量大,悠扬悦耳、动听,在山东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于8月间出现,9月中下旬雌虫在树枝上咬成1孔产卵其内越冬,次年6月中若虫化出,蜕皮5次化为成虫。白天成、若虫栖于折叶中,遇惊即跳落于地。在华北地区成虫、若虫为害梨、苹果、桃、杏、山楂、葡萄、枣、樱桃、柿等,啮食叶、芽、花、果实及种子;在华中及西南地区则为害行道树。在栗、榅桲、洋槐树上,在豆类、花生、棉花、麦子地里也能见到。

(三)产地分布

山东、江苏四川、南京、浙江(天目山)、安徽(黄山)、福建(武夷山)、云南;日本等。

(四)选择与饲养

为绿色形美又善鸣之鸣虫。喂以瓜花、梨叶、菜叶、蚜虫、南瓜、苹果、梨肉、枣肉、柿肉、饭粒均可,天冷时注意保温。

天铃因常高鸣于树上,鸣声似从天而降故名天铃。

切记一点,养绿金钟(天铃)不要雌雄同盒共养,因在放入雌虫后,雄天铃会“弹琴”求偶,不停追逐、爬走,雄虫一昼夜即劳累衰竭而死。

上一篇:竹铃 下一篇:南金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