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油葫芦
图28 黄褐油葫芦
黄褐油葫芦Telcogryllus derelictus Gorochoy 1985中国新记录种。
此种系Gorochov 1985年研究越南蟋蟀时发表的新种,我国首次记录,以前国内曾将此种误订为Tetlaogryllus testaceus(Walker)。
黄褐油葫芦又是一种与南方油葫芦较相似的分布在中国南方、南亚的另一种油葫芦。虽然它与南方油葫芦基本上都是在南方,都是紫红色,但仔细观察,它们是有些处不同的,比较如下:
从上比较表得知,黄褐油葫芦最主要的特点是头顶前额颜色明显变成浅黄色,六足腿颜色深褐色,而南方油葫芦腿粗长且淡黄色,有明显不同。
(一)形态描述
体黄褐至红褐色,头部触角窝以下及后头区红褐色,触角窝以上至复眼后缘黄褐色。前胸背板全体红褐色。足红褐色,后足腿节内侧中部有一黑色条斑。后胫节有5~6对亚端距,极少数外侧亚端距多至8根。雄虫前翅黄褐色,斜脉3条,发音镜前端略圆,后端显方,内有一弧形脉分镜为两室,Sc有4~5个分支。雌虫前翅具规则斜纵脉12~13条。产卵管约为体长的70%~80%。
黄褐油葫芦的身长与各部位的实际尺寸如下:
体长♂22.3~24.1毫米,♀24~27.8毫米;前胸背板长♂4.4~4.9毫米,♀4.7~5毫米;前翅长♂14.6~16.7毫米,♀16.6~17.8毫米;后足腿节长♂14.7~15.4毫米,♀16.1~16.5毫米;产卵管长18.6~21毫米。
(二)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贵州、广西、云南、海南岛;越南、柬埔寨、印度、印尼等地。
本种未见有为害作物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