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王兵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义和团大辞典》第433页(921字)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各地奉召入卫京津的清军。
清廷从外地调兵赴京,始于6月13日。当时,调兵的目的还不是为了抵抗侵略,而是为了镇压义和团。6月13日,谕令宋庆、马玉崑率原驻山海关的武卫左军赴京,“沿途实力剿捕”。
6月15日,又谕令袁世凯率军赴京。6月17日,又对各省督抚发出上谕说:“近因民教寻仇,匪徒乘机烧抢,京城内外扰乱已极”,令各省迅速挑选马步队伍数营赴京。同日,指令湖北提督张春发、江西臬司陈泽霖率所统武卫先锋左右两军星夜驰赴京师。6月18日,清廷收到裕禄关于联军强索大沽的紧急奏报后,在给袁世凯的上谕中指出:“山东海防紧要”,令其“毋庸北上”。6月20日,清廷在给各省督抚的上谕中指出:“洋兵麇集津沽,中外衅端已成”,令各督抚通盘筹划,“如何保守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困”。
6月21日,清廷对外宣战。
同日,令马玉崑星夜前往天津助剿,并明确指出,马玉崑的任务已不是攻剿拳民,而是联络拳民,抵抗洋兵。此后,清廷一再催促各省迅速派兵赴天津助战。6月下旬至7月下旬,山西、江苏、陕西、甘肃、江西、山东、浙江、湖南、河南、湖北、福建、四川、安徽等省陆续派出勤王军前往京津,加上6月中旬已出发的宋庆、马玉崑部,总计约110余营,50000余人。
勤王军行动很缓慢。天津陷落前,除宋庆、马玉崑部已抵达天津,投入战斗外,各省勤王军或者尚在途中,或者尚未出发。
其中较早到达北京附近者有:原驻江苏的张春发部10营、陈泽霖部10营,原驻山西的万本华部4营、原驻山东的夏辛酉部6营。
7月26日,清廷任命李秉衡帮办武卫军事务,统率张、陈、万、夏四支勤王军。8月6日,李秉衡奉旨出京,率军接应正在向北京败退的宋庆、马玉崑部。8月9日晨,李秉衡所率勤王军与宋庆、马玉崑部在河西务会合,并力抵抗八国联军。
宋庆、马玉崑部因丧失斗志,一触即溃。李秉衡所率勤王军也相继败退。李秉衡退至张家湾,欲招集溃军,勉力抵抗,但部下已四散奔逃,局面无法收拾。8月11日,八国联军进逼张家湾,李秉衡自尽殉国。8月1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8月15日凌晨,慈禧、光绪帝等仓皇出逃。
此后,各省勤王军也改道向西,前往护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