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自主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义和团大辞典》第198页(1554字)
义和团运动高潮时期,香港英国殖民当局为分裂中国并阻止义和团运动蔓延到两广而策划的秘密活动。
1900年春夏之交,香港议政局议员、英籍华人何启与兴中会骨干陈少白及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幕僚刘学询密商,拟在香港当局的保护下,由兴中会协助李鸿章,据两广组织独立政府。何启声称,这一行动有把握得到香港总督卜力的实力支持。陈、刘分别函告当时在日本的兴中会会长孙中山,请其前来。孙即同意,于6月17日抵达香港海面。
李鸿章的另一幕僚曾广铨已乘炮舰“安澜”号到此,准备接孙中山往广州协商。但孙中山恐李鸿章设计诱捕,未往,派同行的日本人宫崎寅藏、清藤幸七郎、内田良平三人为谈判代表,与代表李鸿章的刘学询通宵会谈。
宫崎等提出保障孙中山生命安全、借款6万元作为合作条件。刘学询请示李鸿章后表示同意,并先付3万元。
6月18日,李鸿章接到清廷令其迅速回京的上谕。6月20日,署理香港总督、陆军少将盖斯科因电告殖民部大臣张伯伦,并建议制止李离粤;次日,再次建议在李途经香港时将其扣留。6月22日,中国驻英公使罗丰禄拜会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就李鸿章是否应奉命北上一事听取英国政府的意见,并询问各国政府特别是英国政府对镇压义和团后的政治情况抱有什么意图,是否打算使中国发生变化或变革。索尔兹伯理对李是否应北上不作明确回答,要求李自己作出判断;并谓英国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的政府。
7月2日,在日本休假的卜力回到香港,即与孙中山的一个代表密谈。当天,他电告其首相张伯伦:反满起义预计将于两周内在湖南和南方爆发;信任他的中国绅士向他保证,造反者不排外,并且希望在取得某些胜利后得到英国的保护;李鸿章对这一运动表示好感,谣传他想自立为王或是总统。在介绍了刘学询和孙中山代表的谈判之后,卜力断定,关于起义计划的报告是可靠的,因此英国应该准备照料它在长江和西江流域的权益。
7月13日,卜力获悉已离开香港的孙中山正从新加坡返回,即电告其首相张伯伦,谓李鸿章已表示要武装“革新派”,如赞同孙中山和李鸿章缔结一项盟约,可保证南方的安定,对于英国的利益将是最好不过的。
7月14日和16日,英国殖民部和外交部就此事作了书面协商,张伯伦和索尔兹伯理均同意卜力的提议。但由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3月,港英当局曾因孙中山在香港策划反清革命而公布对他的驱逐令,五年内不准涉足香港,他们强调,只有孙中山得到李鸿章的同意而回来的时候,他们才准备撤销驱逐令。然而,此时李鸿章的态度已有急剧变化。原来7月8日,清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再次促其北上。
李权衡得失,决定撇开与孙中山的谈判前往北京。
7月13日,卜力从驻广州英领事萨允格处获悉此讯,14日即电令萨允格劝李鸿章重新考虑。同日,索尔兹伯理亦指示萨允格,谓李留在广州比他前往北京将更有效地促进维护秩序的目的。但李鸿章拒绝了劝告,并询问路过香港时能否得到接见。
与此同时,卜力要求伦敦允许他强行扣留李鸿章,认为李不会提出抗议。但伦敦方面举棋不定,迟迟未答。7月17日,卜力致电张伯伦,谓李将于18日到香港;如张伯伦仍未作出指示,他将自行扣留李鸿章。
同日,张伯伦电示:禁止扣留李鸿章或采取任何强制手段干预他的行动。
18日,李鸿章到香港,与卜力会谈。李对劝其留粤不感兴趣,却直接询问英国在事变平息后,希望谁当皇帝?他还说,如果所有的公使都被杀害,列强就可以合法地进行干预,另立皇帝,他设想列强将选择一个汉族人。
他特别要求卜力把他的这些话报告给索尔兹伯理。英国方面认为,他实际上是在暗示,如果列强决定用一个汉族统治者来代替满族统治者,他本人愿意成为人选。
卜力对李的询问未作正面答复。
李鸿章次日赴沪。
已到香港的孙中山未获准登岸,旋亦赴日。“两广自主”遂以流产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