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703页(823字)
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北方冬、春两季多见,具有流行性、急骤发热,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
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多数开始于第3~6日,逐渐加重,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具有喘息和憋气的梗阻性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青紫。叩诊易得浊音;浊音部位伴呼吸音减低,有时听到管状呼吸音。
初期听诊为呼吸音粗或干啰音,湿啰音于发病第3~4日后出现,日渐增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重症患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周)。神经系统可有嗜睡、萎靡等症状;严重病例晚期要出现半昏迷及惊厥。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
心率增快,轻症一般不超过160次/min,重症多在160~180次/min,有时达200次/min以上。心电图重症病例可有T波、ST段改变及低电压,个别有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偶有肺性P波。
重症病例的35.8%于发病第6~14日出现心力衰竭。肝脏逐渐增大,可达肋下3~6cm,质较硬,少数也有脾肿大,消化系统半数以上有轻度腹泻、呕吐,严重者常有腹胀。其他症状可有卡他性结膜炎、红色丘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扁桃体上石灰样小白点的出现率虽不高,也是本病早期比较特殊的体征。X线形态与病情、病期有密切关系。
肺纹理增厚、模糊为早期表现。肺部实变多在发病第3~5日出现,以两肺下野及右上肺多见。
发病后6~11日病变增多,分布较广,互相融合。
与大叶肺炎不同之处在于本病的病变不局限于某个肺叶。
病变吸收多在第8~14日后。肺气肿颇为多见,早期与极期无明显差异,为双侧弥漫性肺气肿或病灶周围性肺气肿。
1/6病例可有胸膜改变,多在极期出现的胸膜反应,或有积液。轻症一般在7~11日体温骤降,其他症状也较快消失,重症病例于第5~6日以后有明显嗜睡、面色灰白,肝肿大显着,喘憋明显,肺有大片实变,部分病例有心力衰竭、惊厥、半昏迷。恢复者于第10~15日热退,骤退与渐退者各占半数。本病治疗同支气管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