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学辞典

流行性出血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567页(395字)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为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

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流行有两型,即以黑线姬为传染源的野鼠型和以褐家鼠为传染源的家鼠型。

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是病毒,由啮齿类动物身上的革螨叮咬人而传播。

本病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毒损伤小血管,造成广泛性、全身性小血管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有效血循环量下降,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

因血管损害可使肾血流量下降导致肾功能障碍。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易发生尿毒症,同时可并发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治疗本病以综合治疗为主,针对各期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要作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要认真防止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三关”。

特异性病因和免疫调节疗法须在病程4日前早期应用。灭鼠灭螨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现已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本病。

上一篇: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下一篇:流式细胞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