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病
书籍:儿科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399页(313字)
是一种慢性脓性及肉芽肿性传染病。
常发生于人和牛。除侵犯皮肤外,并可侵犯骨骼及胸腹部等内脏。
本病的特征是发生若干芽肿,逐渐破溃形成瘘管,在瘘管壁上或溢出液中含有淡黄色“硫磺颗粒”。其病原菌为放线菌。放线菌常在健康人的口腔内寄生,尤其多存在于龋齿、齿垢及扁桃体皱襞处。平时不致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便乘虚而入,引起发病。损伤是感染放线菌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拔牙、口腔疾病等。此外由口、喉部可向下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放线菌感染。
其主要病理变化即感染放线菌后产生肉芽肿样结节。
临床上依主要的患病部位可分四种:①颈、面、口腔部放线菌病;②腹部放线菌病;③胸、肺部放线菌病;④骨放线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