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
书籍:儿科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319页(419字)
以尿量过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可因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所致,又称“中枢性尿崩症”或“垂体性尿崩症”;或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所致。中枢性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低比重尿和渗尿。一昼夜尿量可达5~10L以上,尿比重常低于1.006,可伴有明显脱水、体重减轻、头痛头昏、心动过速等。
若立即给予足量饮水,症状可减轻。肾性尿崩症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多为家族性疾病,可能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受体联系的腺苷酸环化酶缺陷或受体本身缺陷,cAMP形成减少而影响了对ADH的反应所致。后天性者可因各种原因,如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急性坏死、骨髓瘤、肾脏移植等损害肾小管所致,常伴有其他肾脏病史和证据。
中枢性尿崩症可用加压素、尿崩停、人工合成DDAVP、氯磺丙脲、双氢克尿塞等药物治疗,后者对肾性尿崩症也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