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
书籍:儿科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267页(391字)
真菌感染于足部引起的皮肤疾病。
主要病原菌有布红色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常由于接触足癣的病人或其用具而感染,也可自身感染而致手癣、体癣、股癣、甲癣等。
其发病部位主要是趾、趾间和脚底皮肤。分三型:①擦烂型:主要见于趾间。
潮湿发白,有脱皮现象,剥去表皮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面发出臭味。有时较干燥,仅有脱屑。
②水疱型:在趾间和其屈面、脚底、掌等处,发生深在性小水疱,奇痒。水疱干燥后脱屑,常反复发生,有时破溃而呈糜烂面。
③鳞屑角化型:脚底有成片的脱皮区,日久皮肤角化过度变粗变厚,皮纹增宽增深,到冬季发生皲裂,影响活动。以上三型可同时存在,其中某型可突出。痒是足癣的普遍症状,尤其晚间,往往痒不可忍,以致抓破出水,可继发感染。预防可穿通气较好的鞋袜,不用公共或患者的拖鞋等,勤洗脚换袜。
可选用达克宁霜、脚癣一次净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