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
书籍:儿科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217页(310字)
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疾病。
日本血吸虫是引起本病流行的病原,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100年,主要见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经粪便入水、钉螺存在并接触疫水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少见,10岁以上感染率升高,15~30岁最高。潜伏期30~40天。
小儿多见的是急性血吸虫病,多发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腹痛、腹泻、脾及肝脏肿大和嗜酸细胞增多等。慢性血吸虫病症状不显着,或有肝脾肿大及消化道症状。
晚期出现肝硬化、巨脾、腹水及侏儒等症。可出现肺、脑等异位寄生性损害与并发症。粪检或活组织压片检出虫卵可确诊。药用吡喹酮、锑剂、呋喃丙胺、血防-846及双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