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学辞典

华支睾吸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187页(419字)

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疾病。

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的人和哺乳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是由于进食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虾而引起。人对本病普遍易感。

成虫定居于肝内胆管内,产生多种病理改变。

潜伏期1~2个月,轻者可无症状,仅粪便检查发现虫卵。重者有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腹胀、肝区不适、肝脏肿大,尤以左叶为明显,并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失眠等。

初次大量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轻度黄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重度感染可出现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儿童期严重感染可致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少数甚至引起侏儒症。当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及阻塞性黄疸。白细胞总数轻度至中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儿的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到华支睾吸虫可确诊。

应注意饮食卫生,加强粪便管理来预防。主要治疗药物有六氯对二甲苯、呋喃丙胺等。

上一篇:先天性肠狭窄 下一篇:先天性单肾缺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