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异物
书籍:儿科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学辞典》第66页(564字)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多见。
临床常分两类:①内生性:较少见,如破溃的支气管淋巴结和各种炎症所致的肉芽、假膜、分泌物和干痂等。②外界性:甚多见,种类繁多,可分固体性、液体性,临床所见如瓜子、花生、黄豆、栗子、玻璃球、图钉、发卡等。
异物进入气管后,因气管黏膜受刺激而引起剧烈呛咳,继以呕吐及呼吸困难,片刻后症状缓解或逐渐减轻。一般气管异物有以下3个典型症状:①气喘哮鸣:因空气经过异物阻塞处而发生,于张口呼吸时听得更清楚。②气管拍击音:异物随呼出气流撞击声门下发生,以咳嗽时更为显着,异物固定不动时无此音。③气管撞击感:发生原理同气管拍击音,触诊气管可有撞击感。
异物停于一侧支气管,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及喘鸣症状减轻,称无症状期。此期仅有轻度咳嗽及喘鸣,以后因异物堵塞和并发炎症,产生肺气肿或肺不张等支气管阻塞病状。异物历时较长者,炎症加重则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自然咳出的可能性只有1%~10%,因此应设法送医院将异物取出。
若因取出异物致喉部损伤而引发喉水肿时,术后应给予1~2天的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严重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喉梗阻严重者应行气管切开术。
误吸入液体物质时,应及时刺激咳嗽或经鼻腔将导管放入气管吸引,必要时也可作直接喉镜或支气管镜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