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犯罪学辞典》第105页(201字)
又称陷阱教唆或假象教唆。
教唆者明知他人按其教唆的行为实施犯罪,不可能实现犯罪既遂,仍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例如,甲明知乙身无分文而教唆丙对乙实施偷窃,致使丙在着手实施时被抓获。对于未遂教唆,一种观点认为,教唆者的教唆行为,缺乏真实的故意,不构成犯罪,不应处罚。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教唆者的犯罪意图由被教唆者付诸实施,并已表现于外部,即可成立未遂教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