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沈括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432页(803字)

【生卒】:1031—1095

【介绍】:

中国宋代科学家、音乐学家。

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论着”。

他的音乐造诣很深,着有音乐专着《乐论》一卷、《乐器图》一卷、《三乐谱》一卷、《乐律》一卷,均已失传。现存晚年的重要着作《梦溪笔谈》,其中关于音乐的论述,反映了他的音乐思想和在音乐学方面的贡献,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首次提出了“声学”的概念,并对音乐声学的一般原理作了科学解释。关于发音体的振动与发音,他观察到古乐钟皆为扁钟,后世(秦汉以后)多为圆钟。二者形体不同,故振动与发音也不相同。他对声音的共振现象也有所观察和记述,称可以应声的共振现象为“正声”,认为这是普通的物理现象。

他还认识到声音普遍存在着泛音列,将乐器所发的泛音也称之为“正声”,认为这是自然规律即“自然之节”。他对古代宫调理论及有关工尺谱字作了论述和整理。他对宋代燕乐所用工尺谱字与传统律名的对应关系,燕乐二十八调各调所用“杀声”(终结音)提出了个人见解,并记载了与犯调理论有关的各种名词,如祖调、正犯、偏犯、傍犯及寄杀、侧杀、递杀、顺杀等。并对记谱符号敦、掣、住、折声等与有关的涵义作了探讨研究。

他对乐器考古、乐器制造、演奏技术以及乐曲史料作了有价值的记录和评论。在作曲方面主张“以声依咏以成曲”,“声词相从”,认为“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在器乐演奏方面,曾批评当时的某些演奏家“文备而实不足”,弊病在于只注意节奏和声调,主张演奏家必须“能通天下之志”,以为“哀乐成于心,然后宣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独出于器而已”。

对声乐演唱,主张“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这些对了解唐宋乐制的演变和音乐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舍巴林 下一篇:上海音乐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