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琵琶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416页(601字)

拨奏弦鸣乐器。

中国古代重要弹拨乐器。初名批把。琵琶从其音箱形制和来源考察,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圆形音箱,另一类是半梨形音箱。

圆形音箱的琵琶出现于秦末,时称“弦鼗”,后世亦称秦琵琶。

约于公元前105年出现了另一种圆音箱琵琶,有长柄,架4根弦,12相,亦称汉琵琶、阮咸(晋代人,擅弹此器)琵琶,简称为阮。秦琴、月琴、三弦、双清等都属于这一系统。

半梨形音箱的琵琶,曲颈,颈上有4相,设4弦,用拨弹奏(也有用手的)。约于350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北方。

隋唐更为流行。因其头部向后弯曲,故名曲颈琵琶、又称龟兹琵琶(由龟兹传来)。

五弦琵琶、六弦琵琶、忽雷(二弦琵琶)、火不思等,都属于这一系统。宋代以后曲颈琵琶通称琵琶;而直柄圆音箱的琵琶则称阮咸。

随着时代的发展,琵琶的音域也在不断扩大。明代已经为4相9品,清初为4相10品,后增至12品,音域扩大了3个八度。演奏形式也由横弹改为竖弹,弃掉了拨子,改用手指,提高了琵琶的表现力。

20世纪30年代初,又增为6相18品。

现在已为6相25品,具备12个半音,可转12个调。演奏时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指法与右手的指力、腕力的力度与速度的结合,可以表现文武不同曲套的各种风格与意境。

传谱中有华文彬的《琵琶谱》和李祖棻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重奏和独奏。

上一篇:蓬基耶利 下一篇:皮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