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406页(839字)
【介绍】: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国作曲家。
生于普斯科夫省托罗别茨县卡列沃村。6岁学钢琴。
1849年入圣彼得堡的彼得罗帕甫洛夫学校。1852-1856年在近卫军士官学校学习,同时跟格尔凯学钢琴,并尝试作曲。
1856年毕业后去军队服役,先后结识了居伊、达尔戈梅日斯基、斯塔索夫和巴拉基列夫,这对他一生的艺术道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他1858年辞去军职,从巴拉基列夫学习,并成为新俄罗斯乐派中最激进的成员。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写了一些管弦乐曲、钢琴曲和歌曲,还为古希腊悲剧《奥狄浦斯王》写配乐。1863年后进一步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转变,形成了进步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他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均产生在这个时期。
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在艺术风格上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在他的创作中,歌剧处于首要位置,他在歌剧创作上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完成于1870年的《鲍里斯·戈都诺夫》和写于1872年的《霍万斯乱党》中。这是他最着名的代表作品,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鲍里斯·戈都诺夫》作为俄罗斯人民的肖像画,刻划得栩栩如生,感人肺腑,至今无出其右者。70年代后期,他的一些声乐作品也较有影响,如《死之歌舞》、《跳蚤之歌》等。他在器乐方面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却富有独创性,如《荒山之夜》和《展览会上的图画》。
他的着名作品还有音乐小品《正统家》、《西洋镜》,抒情浪漫曲《顿河旁的园中花儿开》、《夜》等。
然而,在世时他的艺术成就除斯塔索夫等少数人给以肯定外,常常受到指责和非难,以至酿成他后半生的悲剧。他的后半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42岁时因酒精中毒性癫痫在圣彼得堡去世。他在艺术上的探索,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越来越获得广泛的承认,许多着名作曲家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