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384页(767字)
【生卒】:1895—1932
【介绍】:
中国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江阴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
为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
1911年因学校停办辍学,参加江阴县“反满青年团”的军乐队。1912年随其兄刘半农赴上海参加“开明社”乐队。
1914年返回家乡,先后在江阴、常州等地的中学里教音乐。其间曾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州学习二胡、琵琶,专程赴河南学琴,向僧、道和民间艺人学习多种民间乐器,记录民间乐谱。
1918年开始民族器乐的创作。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的国乐导师。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教授琵琶、二胡。
在此期间,先后学习了三弦拉戏、昆曲、小提琴、和声学、理论作曲等。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1932年6月去天桥收集锣鼓谱时,染猩红热病故。他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
他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他掌握了民族器乐的创作规律,又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使作品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他还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家,他曾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准确地记录了梅兰芳的唱腔,他记录、整理的《梅兰芳歌曲谱》,是最早根据实际演唱作记录的京剧曲谱,他创作了47首二胡练习曲,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他将过去被轻视的民间乐器二胡加以改革,纳入到专业教学之中,使其成为音乐会上经常独奏的乐器,他还改进了琵琶教学,创作了琵琶练习曲15首。他的全部作品今已辑成《刘天华创作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