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374页(1226字)
【生卒】:1140—1207
【介绍】: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祖父辛赞,虽出仕于金,为亳州谯县县令,但念念不忘南宋。辛弃疾因父文郁早亡,幼年即随祖父在谯县任所读书,受祖父的爱国思想熏陶,有志于驱逐金兵,收复失地。
22岁时,参加农民领袖耿京所领导的抗金义军,为掌书记,并劝耿京归宋。不久受耿京命,奉表南下,受高宗召见,授以承务郎。归途中,闻张安国杀耿京降金,他率50骑星夜疾驰,袭入敌营,生擒张安国,并押至临安正法。南归后,他并未被重用,所陈恢复方略——《美芹十论》、《九议》也未被采纳。
先后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虽也有所施为,终不能展其所长,偿其夙愿。又因刚直疾恶而遭主和派排挤打击,先后闲居上饶、铅山几达20年。晚年曾一度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最后被弹劾回到铅山,忧愤而死。辛弃疾胸怀大志而至死未酬,便把一腔悲愤寄托在词作之中。
今存其词629首,题材十分广泛。不但真实地体现了作者的精神面貌,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生活和情绪。
抗战词是其词创作的主调。这类词或表现对被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对抗金斗争的赞扬,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反感和忧虑。
如〔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或直写杀敌报国雄心壮志,或借登临怀古抒发有志难酬的悲愤,如〔水龙吟〕(《寿韩南涧》、《登建康赏心亭》)。
他的闲适词发泄了对现实的不满,也流露了忘怀时事,寄情山水的情绪,但更多的是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苦闷,并未流入颓唐。如〔沁园春〕(“一水西来”)。此外,他的农村词,不仅描绘了清新的农村景色,也写出了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风俗习尚,寄寓着作者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另有一些描写男女爱情的词作,如〔清平乐〕(“春宵睡重”)也情真意切,绝无轻薄卑俗之语。艺术上,辛弃疾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进一步开拓题材、扩展意境、转变风格,丰富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使其词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善于创造雄奇阔大和瑰丽奇伟的意境,以表现词人非凡的经历和抱负,过人的才识和胆略;善于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在美人花草,儿女之情和吊古伤今中寄托自己复杂而深沉的感慨;善于熔铸经史,驱谴诗文入词,信手拈来而浑成自然。
打破了词与诗文的界线。风格以悲壮激昂、豪迈奔放为主,又不拘一格,清丽、飘逸、妩媚兼而有之。是南宋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文学史家以苏辛并称。
其诗现存133首,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风格俊逸。其文现存约17篇,多为陈述作者关于抗金,恢复事业的见解和谋略的奏疏,“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
其着述词,宋时已有多种刻本。以《稼轩词》4卷本和《稼轩长短句》12卷本在当时最为通行,现存各种刻本也皆源于此。今人邓广铭撰有《稼轩词编年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