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323页(909字)
中国清代散文流派。
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三人师友相承,持论一致,均为安徽桐城人,故名。方苞论文倡“义法”说,以“文统”与“道统”相结合为古文最高标准。其所谓“义”指文章思想内容,“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实质是封建的圣道伦常、人伦风化之类的儒家思想;其所谓“法”,是指文章的形式技巧,“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注重选语用词,讲究转折波澜,重视布局得当,用字雅洁。其所谓“道统”是指孔、孟、程、朱一脉相承的体系;其所谓“文统”,是指与“道统”相适应的“六经”、《左传》、《史记》、唐宋八大家至明代唐宋派归有光等一脉相承的体系。方苞论文主张本质是为圣道立言,是复古法古的主张,是为维护封建统治,为巩固清朝政权服务的。“义法说”为桐城派文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方苞因之被推尊为桐城派的始祖。
刘大櫆为方苞弟子,承方苞“义法”之说而有所补充和侧重,认为“行文之道,神为主而气辅之”,认为“神”、“气”见之于音节、字句等文法中,更注重作文的形式技巧,讲求音节字句和修辞。姚鼐汇合方、刘二氏论文主张,加以改造发挥,提出义理、文章、考证三者兼备的主张,即主张将散文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合而为一,更有效地为封建统治服务。姚氏论文于强调法古同时,主张应有创造,不能只模拟古人形貌,而应从形式而达于精神。他将文章内容和形式作了“精”与“粗”之分,把文章风格作了“刚”与“柔”之分。认为内容充实而言辞丰美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姚氏在继承方、刘二氏论文主张的基础上,建立了桐城派古文的系统文论,使桐城派的论文主张得以完缮。
桐城派总结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经验,提出了系统的论文主张,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古文流派。该派散文雅洁严谨,明于体要,讲究文法,自成风格,对清代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该派散文适应清代康乾时期的政治需要,为封建统治服务,其基本倾向不足取。
康乾盛世之后,桐城派有方东树、管同、梅曾亮等人直接师承其论文主张;而张惠言、恽敬等人虽受学于桐城派,却不严守桐城派散文作法,作古文亦作骈文,其散文气势开阔,与桐域派同流而异派,称“阳湖派”,为桐城派一个旁支。
另有汉学家、骈文家则对桐城派加以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