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十四行诗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285页(559字)

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体。

又称“商籁体”。系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和法文Sonnet的音译。其起源说法不一,约生活于13世纪的意大利“西西里诗派”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可能是第一个采用这种诗歌形式,并使之具有严谨格律的文人作者。

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诗人曾广泛运用这种诗体,并将其扩及到叙事诗、教喻诗、政治诗、讽刺诗等各领域。

后流行于英、法、德等欧洲诸国,并产生了不同变体。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称彼得拉克体。

它由两节4行诗和两节3行诗组成,共14行。每行诗句通常11个音节,抑扬格。

每行诗的末尾押脚韵,其排列方式为:ABAB,ABAB,CDE,CDE。英国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又称伊丽莎白体。

诗的格式演变为三节4行诗和一副对句,押韵的方式是ABAB,CDCD,EFEF,GG。十四行诗特点为韵律整齐,结构巧妙,音乐性强,善于表现诗人变化曲折、丰富多彩的感情。

十四行诗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高度繁荣,后亦不断有佳作问世。意大利的彼得拉克、米开朗其罗、塔索、卡尔杜齐、邓南遮;法国的“里昂派”诗人拉贝、“七星诗派”诗人沙;英国的莎士比亚、锡德尼、斯宾塞、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等,是运用这一诗体进行创作的佼佼者。克思也曾写下了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篇。

上一篇:十二个 下一篇:施皮特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