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界革命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283页(512字)
早期倡导者为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二十三年之间,他们按照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要求开始试做“新诗”,相约作诗“非经典语不用”。如谭嗣同的《金陵听说法》,夏曾佑的《绝句》诗,力图开辟诗歌语言的新源泉,表现资产阶级新思想。这类诗被称为“新学之诗”或“新诗”。
新诗有积极可取的一面,但实际上语言的源泉更为狭窄,脱离传统,脱离群众,因此很快就丧失了生命力。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仍然把“诗界革命”做为推进文学改良的重要方面,加之康有为、黄遵宪、夏曾佑等人的响应,他们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上开辟专栏,发表作品,梁本人也创作《饮冰室诗话》,阐发理论观点,宣传评介新派诗人的作品,使“诗界革命”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声势。
诗界革命使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受到了冲击。部分新体诗不受日本诗格律的束缚,语言运用趋于通俗,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
梁启超虽然大力提倡诗界革命,但又强调保持旧风格,所以在古典诗歌的改革上并无大前进。改良派在政治上趋于堕落后,“诗界革命”的影响也愈来愈小,直至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