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南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224页(1158字)

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着名的文学团体。

1909年11月13日于江苏苏州丘明末抗清英雄张国维祠中宣告成立,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定名南社。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发起组织,第一次集会出席17人,其间选举陈去病为文选编辑员,高旭为选编辑员,庞树柏为词选编辑员,柳亚子为书记员,朱少屏为会计员。成立后的活动中心在上海。以后南社得到迅速发展,至武昌起义前夕,社员发展到228人。此外,绍兴、广州、沈阳南京等地先后建立了分支组织,有越社、广南社、辽社、淮南社等。社员总数最多时,达1180多人,到1923年解体。若把以后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包括在内,前后共30余年。南社初始成立的成员,大多为具有革命思想的文化界人士,17人中,14人为同盟会员。武昌起义后一些人积极响应,有的因此遭到封建势力杀害。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已无力将革命进行到底,因此急于和袁世凯“议和”,柳亚子等以上海《天铎报》为阵地,积极撰文,反对妥协,主张北伐,彻底推翻清政府。

民国初期,南社得到了顺利发展,袁世凯阴谋称帝,很多人积极参加了反袁斗争,其中宋教仁、宁调元等人因此而牺牲。但也有少数成员依附袁世凯。

1914年3月29日南社举行第10次集会,会议通过的条例特别规定:“本社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体现了反袁思想。在同年10月的通讯选举中,柳亚子被选为南社主任。孙中山发动领导的讨袁“二次革命”很快失败,南社成员一度消沉,1915年中秋节柳亚子、顾无咎等人结酒社,天天痛饮狂歌,反映出极端苦闷的情绪。

1917年张勋搞复辟前后,南社内部因对“同光体”的评价发生争论。

“同光体”诗人陈三立、郑孝胥等人,以遗老自居,眷恋清王朝。柳亚子曾予以激烈批判,而某些社员则对陈、郑之流大加吹捧,两种观点尖锐对立,甚至发展成对个人的人身攻击。在这场辩论中,多数人支持柳亚子,同年10月进行的南社改选中,柳亚子虽继续当选,但已心灰意懒,次年辞去长期担任的主任一职。此后南社社务逐渐停止。1923年10月曹锟贿选,高旭等19名属南社成员的议员被收买,造成了南社的解体。1923年10月14日柳亚子又在上海发起组织了新南社,1925年后停顿。此外,傅专在长沙组织了南社湘集,1943年朱剑芒在福建永安成立南社闽集。南社的成立,在于领导文坛,开一代风气。

他们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并以此激发群众的民主革命思想。南社文学以诗歌为主,辛亥革命前,多为批判清廷,谴责专制,呼唤民主,风格慷慨豪壮。辛亥革命后,风格转为愤郁低沉,有些甚至流为靡靡之音。南社的很多人反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文化运动。

南社曾出版刊物《南社丛刻》,简称《南社》,发表社员的诗、词、古文创作,不定期,共出22集。新南社出版《新南社社刊》1集。

上一篇:纳楚克道尔基 下一篇:南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