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茅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204页(949字)

【生卒】:1896—1981

【介绍】:

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玄珠、方譬、茅盾等。浙江桐乡乌镇人。从小受到较早的启蒙教育,博览群书。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编辑;曾译《衣食住》(卡本脱),编写《中国寓言》,开始文学活动。1920年参加克思主义小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

任《小说月报》主编后,大胆革新,使之摆脱鸳鸯蝴蝶派的控制,成为批判旧文学、发展新文学的重要阵地。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外国文学的翻译。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进步政治活动,创办《公理日报》,主编《民国日报》。后被通缉,便以茅盾为笔名,继续创作活动。先后完成《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28年东渡日本。

1930年回国,参与发起“左联”,曾做领导工作,和鲁迅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抗战爆发后,出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

1939年后,曾奔走于新疆、延安、重庆、桂林、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1946年赴苏访问。

1949年后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文化部长。茅盾是现代着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优秀的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他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同鲁迅、郭沫若等一起,奠定了我国革命文艺的基础。处女作《蚀》三部曲显露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卓越艺术才能,代表作《子夜》标志茅盾文学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从小市镇、农村的角度,深入解剖了社会,是对《子夜》题材的补充。

他的小说,描绘深广的社会生活,展示变幻的时代风云,概括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刻画细腻多姿的艺术形象。善于结构宏大的艺术宫殿,也长于建筑精巧的艺术画廊。不断探索,锐意求新,尝试多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形成精致严谨,犀利剔透的艺术风格。

茅盾的主要着作还有:长篇小说《虹》、《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论文集《鼓吹集》、《夜读偶记》等。另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

《茅盾文集》收入其大部分着述。

上一篇:毛衣女故事 下一篇:麦凯纳斯文学集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