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157页(1024字)
【生卒】:1899—1966
【介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絜青、鸿来、舍等。北京人。
满族。幼年丧父,家境贫穷,在大杂院中度过幼年、少年时代,熟悉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深知商贩、艺人、车夫等城市贫民的喜怒哀乐。
1906年靠人资助得以上学。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学,并开始写作。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其间阅读大量英文作品,完成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笔调轻松灵活,风格诙谐幽默,富于北京地方色彩,显示出独特的讽刺喜剧特色。1930年归国,在多所大学任教,写下许多短篇小说,收入《赶集》、《蛤藻集》等短篇小说集中。
还创作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骆驼祥子》等。《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它标志老舍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抗战期间,老舍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作为文艺界的组织者和社会活动家,积极投身抗战文艺运动,并从事戏剧、鼓词、数来宝等民间文艺形式的创作。
1944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描绘敌伪统治下北平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展现民族危亡关头的众生相。1946年赴美讲学。建国后回国,定居北京,历任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等。
同时勤于笔耕,创作不辍。
这位生于北京、以描绘北京着称的艺术家,充分发挥熟悉北京风俗世态、了解北京古今历史的特长,写出一系列反映北京的过去与现实的作品:主要有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等。《龙须沟》反映建国初期北京政府大力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唱出一曲新北京的颂歌。
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茶馆》通过小茶馆展示大社会,再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面貌,揭示旧时代必然被埋葬的真理。
成为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老舍的创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描绘他们的复杂心理和多种命运,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透过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展现不同时代的风貌,表达反帝爱国热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艺术上博采中外文学精华,吸收民间艺术营养,纯熟运用北京方言口语,细腻描摹习俗人情,地方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形成通俗朴素、诙谐幽默的风格特色。老舍是多产作家,创作多达1000多篇(部)作品,样式涉及小说、戏剧、杂文、民间曲艺、译着等。
一生着述汇成《老舍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