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康有为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141页(1017字)

【生卒】:1858—1927

【介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着名人。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南海(今广东佛山市)人。父早丧,祖父曾官连州教谕,治程朱之学。康有为从小由祖父教育。七岁学写文章,十七岁从祖父就读于广州城书院,十九岁从朱次琦受业于九江礼山草堂。

光绪五年(1879年)初游香港并开始阅读一些介绍西方的书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逐步形成。光绪十四年进京应顺天乡试,并向清廷上万言书,请求变法。书未上达又被视为狂生,应试落第。之后写了《新学伪经考》,企图从儒家经典中寻求变法根据。

其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收梁启超等人为弟子。

光绪十九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一年和梁启超等人赴京参加会试,时正值签订中日《关条约》,康、梁等人鼓动参加会试的一千三百多人联名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仍未上达。

会试后康得中进士,但因鼓动上书,抑为三甲,不得入翰林,被授工部主事。五月底再次上书,提出富国、养民、教士、练兵等改革主张,这次上书被光绪帝看到并受到“嘉许”。以后为给变法制造舆论,创办了《万国公报》,又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强学会”,写了《孔子改制考》。光绪二十三年组织了“粤学会”、“知耻会”等组织,在其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变法进入高潮。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康、梁等人组织“保国会”,四月光绪帝颁发“定国是诏”,开始实行变法,此后一百天中,康有为上了三十多道奏议,推行新政。由于袁世凯的出卖,八月初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六君子”,“百日维新”宣告失败,康、梁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堕落为保皇分子,反对革命,鼓吹清帝复辟。康有为的文学活动是和他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联在一起的,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在政治上是向西方寻找真理推动维新变法的领袖,在诗歌创作上多感慨形势,抒发郁愤,表达了忧国救世的决心,题材大多写改革维新,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且抒怀想象奇特,语言瑰丽雄奇,充满不受约束的解放精神,风格上受杜诗影响较深。散文创作数量很少,但也能直抒己见,言所欲言,散行骈偶不拘传统程式,实开新文体先路。后期的文学创作,由于已沦为保皇分子,所写诗歌充满了对清王朝的哀悼和对革命的恐惧。抒发的不过是反动阶级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没落情绪,已没有什么价值。

着有《南海诗集》十三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等。

上一篇:科学幻想小说 下一篇:柯切托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