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110页(1097字)
【生卒】:1848—1905
【介绍】:
字公度,别号东海公,又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先世为中原旧族,后定居嘉应州攀桂舫。
高祖初甚贫,后设典肆致富。
父黄鸿藻曾署广西思恩府,政声卓着。他四岁入家塾,十岁学为诗,才华早露,为乡里所重。二十岁开始应试,多次落第,二十九岁才中举人。科场挫折使他鄙薄时文,抨击八股科举,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屈辱,对他的改良主义政治主张起了先导作用。
这时的诗作也开始出现反帝爱国主题。黄遵宪的政治活动是以1877年随何如璋出使日本为重要开端的。在日期间,写了很多叙述当地风土人情及感怀古今的诗歌,后辑为《日本杂事诗》,表现了强烈的强国和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广泛搜集和研究了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资料,写成《日本国志》一书,希望对改造中国提供一个借鉴。
以后又先后任驻美、英、新加坡的总领事。驻美期间,严正保护华工利益,深受赞赏。回国后帮助两江总督张之洞筹办防务。他在上海期间参加了“强学会”,结识了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得到共鸣,并和梁启超等人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维新。
后奉召进京,深得帝党器重。光绪二十三年(1897),被派任湖南按察使,与巡抚陈宝箴筹办新政,卓有成效。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也几遭杀身之祸,因英、日外交官的干预,才被允许辞职还乡。从此便在家乡闲居养病,直到五十八岁病死。
黄遵宪是一个有才能的政治活动家和外交家,也是一个卓越的爱国诗人。他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反对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具有变古创新精神。
为反映历史重大题材,写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他对旧诗形式也作了可贵的改革探索,并以创作实践完全体现了这些主张。如《冯将军歌》热情歌颂了不畏强暴英勇抗法的老将冯子材;《军歌》二十四首,语言通俗、情感挚烈,每章末字连缀起来为“鼓勇同行,敢战必胜,死战向前,纵横莫抗,旋师定约,强我国权”的口号,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鼓舞力量。
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期间,他写了《天津纪乱诗》、《再述》、《聂将军歌》、《联军入犯京师》等诗,都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黄遵宪的长篇歌行体诗,能将新事物、新名词入诗,以散文化的笔法写就,多彩而具波澜,给人以博大宏深感觉。他的诗还从民间文艺中吸取营养。黄诗也存在一些问题,后人评论有毁有誉。
但其反帝爱国和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却是黄诗的真正价值所在。黄遵宪一生写诗近千首,晚年删存为《人境庐诗草》11卷,另有《日本杂事诗》和《人境庐集外诗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