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056页(1082字)
德国诗体悲剧。
歌德着。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取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并进行加工改造,注入诗人人生理想。历时60年创作完成。
诗剧分两部,12111行。第一部25场,不分幕,1808年出版;第二部5幕25场,1832年出版。剧前附献诗,为诗人述怀;舞台序幕,指出人们艺术趣味之差异;天上序幕,描写天帝与魔鬼靡菲斯特对“人”态度不同,展开斗争,决定以人间浮士德为赌赛对象。它构成全剧基本冲突,对剧情发展及表现悲剧主题作用重大。
主人公浮士德年近花甲,终日在书斋中研究各门学问,竟对社会毫无用处。他苦闷难当,企图自杀。此时魔鬼靡菲斯特趁机到来,讲定带他遍游世界,其满足之时即为死期,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是为知识悲剧阶段。
诗人在此对德国中世纪学术之僵化进行辛辣讽刺。浮士德经魔鬼引导去魔女那里饮下魔汤,返老还童,与市民少女玛甘泪相爱。后者为爱情误杀母亲,又受痛苦折磨毒死婴儿,被下狱、处死。
浮士德受良心谴责。是为爱情悲剧阶段。魔鬼又带浮士德入皇宫,为一腐朽封建王朝服务。
浮士德帮助皇帝渡过财政难关,又用魔术唤出古典美女,感动之中昏倒在地。是为政治悲剧阶段。
这里,诗人表明为封建王朝服务之无意义。重归旧书斋,学生瓦格纳造成“人造人”,帮助浮士德寻找古希腊美女海伦,使其复活。二人生子欧福良,后者代表浪漫主义精神,向上追求,脱离现实,迅速夭折。海伦旋即飞逝。
是为美的悲剧。表明古典主义美的王国非人生最终目标。浮士德在魔鬼帮助下,填海造田,试图拓建人间乐园。改造自然之宏伟事业使其终觉慰藉和满足,他倒地身亡。
是为事业悲剧。正当靡菲斯特来攫取他灵魂时,众仙女已将其灵魂接入天堂。
浮士德不断追求丰富知识、美好事物、崇高理想,其探索过程恰是自文艺复兴始300年来西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发展之历程反映。他是新兴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典型形象。其突出特点为注重实践,积极入世,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其内心的矛盾,真实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之两面性。他亦有回避与封建力量正面冲突,以道德自我完善和改造自然代替社会革命思想,表现出该时代德国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局限性。魔鬼靡菲斯特在剧中以浮士德的对立形象出现,代表虚无主义。
其行为刺激浮士德的追求,为“作恶造善力之一体”。该剧规模宏大,思想精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充满想象、夸张及神话色彩,又有现实基础;抒情色彩浓郁,讽刺辛辣;大自然背景宏伟壮丽,作为展开人物活动和发展之重要契机;诗歌艺术表现手段丰富多变,挥洒自如,不拘一格。
该诗剧是德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品,具有世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