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950页(1385字)
【生卒】:1895—1975
【介绍】:
中国现当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
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清江市)。官宦家庭。父京剧演员。周信芳6岁随父入杭州,从陈长兴学戏。7岁登台,演娃娃生。
1906年随王鸿寿(三麻子)赴汉口演出,取艺名“七龄童”。后辗转于芜湖和沪宁线一带,改艺名“七灵童”。1907年用“麒麟童”艺名在上海演出。1908年在北京搭喜连成科班,与梅兰芳、林树森、高百岁同台演出。之后又赴烟台、天津、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演出。1912年返回上海,与谭鑫培、李吉瑞、金秀山、冯子和等同台,耳濡目染,深得熏陶,艺术上渐趋成熟。
1915年入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出,直至1923年。后受欧阳予倩等影响,开始自编新戏。继而两度入京演出,深受北京同行赞誉。1927年参加南国社,广泛接触了田汉等进步文艺工作者。此时演技高超,视野开阔,渐以“麒派”享誉海内。1937年组织移风社,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连续演出达4年之久。
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各项救亡活动。1946年得识周恩来、郭沫若、夏衍、蔡楚生等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参加了反“艺员登记”、抗捐抗税等爱国民主运动,并拒绝去电台演唱所谓“勘乱”节目。1948年初开始潜心研究戏剧理论和古典戏曲。1953年冬任副总团长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6年率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赴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演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信芳历经多次重大社会变革,始终坚持进步,勇于向各种黑暗势力斗争。在戏曲艺术上,他既注重优秀传统的继承,又不受陈规束缚,善采众长,锐意创新,表现出艺术技巧上的博大精深。
他做功功底深厚,文武兼备,身段洒脱洗练,处处表现出强烈的节奏和力度,有“做派老生”之誉。其唱功主要宗法孙菊仙和汪桂芬,以酣畅朴直、苍劲浑厚见长;行腔衷气足,有丹田音,气势雄劲;讲究字重腔轻,不以腔害字;吸收旦脚唱法,融入花脸的“炸音”,借鉴徽剧、汉剧、昆曲、梆子等剧种的唱腔,使其演唱色彩丰富深厚。
念白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度有节,富于变化,韵味醇厚,饱满有力。所演代表人物有《四进士》的宋士杰,《徐策跑城》的徐策,《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萧何,《清风亭》的张元秀,《义责王魁》的王中等。所演《宋教仁》、《学拳打金刚》、《香妃》、《董小宛》、《亡蜀恨》、《打严嵩》等也均为成功之作。还有自编新戏《英雄血泪图》。
周信芳所创“麒派”,不仅是京剧老生重要流派,也对其他行当、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主要传人有高百岁、陈鹤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1955年及1961年,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先后联合在京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和“周信芳舞台生活六十年纪念”演出活动,获文化部颁发的奖状。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有影片《周信芳舞台艺术》,论着汇编《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剧目集《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和《周信芳演出剧本新编》,艺术经验着作《周信芳舞台艺术》和所演戏曲片《宋士杰》等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