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836页(580字)
中国古代戏曲样式。
系“南曲戏文”的简称,亦称“戏文”。因其产生在中国浙江温州(一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系由宋杂剧、唱赚、宋词和南方民间“村坊小曲”、“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形成。其产生时间,明祝允明《猥谈》认为在“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徐渭《南词叙录》认为“始于宋光宗朝”。其产生约略早于元杂剧,为中国古代戏曲最早成熟的形式。
初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元灭金后,杂剧南移,南戏亦得北传。南戏剧本,题目在前。
由副末登场,报告剧情,名谓“开场”。南戏剧本不限“出”数,长短自由。
演唱不受角色限制,可生可旦,亦可对唱、合唱。不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可以换韵,表演较为灵活。
题材内容以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为多。角色分为生、旦、外、贴、丑、净、末等。
随南戏流行,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声腔,有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等多种。
现知南戏剧本200余种,今存全本者17种,其中《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及明成化本《白免记》、清陆贻典抄本《琵琶记》5种,基本保持了戏文原貌。《荆钗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等多经后人修改。近人钱南扬辑有《宋元南戏辑佚》,嵬集南戏残曲颇为详备。明中叶前后,南戏进一步发展,并吸收部分北曲,易名为传奇,渐成剧坛主流,对明清两代戏曲发展影响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