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沪剧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789页(424字)

中国戏曲剧种。

主要曲调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唱腔优美,富有江南生活气息。演唱形式较简单,最初只用一把二胡、一副鼓板,演员分上、下手,没有行当,是一种说唱歌舞形式。

起源于上海郊区和江南一带农村流行的“小山歌”,在发展中受苏州滩簧的影响,于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当地称“本滩”)。

后来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41年成立“上海沪剧社”,把申曲改称沪剧。

流行于上海及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演员在演唱艺术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如30年代的杨月英、筱月珍,40年代的石筱英、解洪元等。

解放后,筱爱琴、袁滨忠等中年演员塑造了许多成功的艺术形象。传统剧目均以家庭生活和男女婚姻问题等题材为主,演出较多的有《庵堂相会》、《阿必大回娘家》、《磨豆腐》、《女看灯》等。解放后编演的现代优秀剧目有《罗汉钱》、《星星之火》、《红灯记》、《芦荡火种》、《毛飞上天》、《白毛女》等。参见“申曲”。

上一篇:花四宝 下一篇:华特生
分享到: